全新國土計畫法,一個足以影響國家發展的重要願景藍圖|小鶴不動產週報
目錄
不動產週報 2023 - This article is part of a series.
最近剛好注意到國土計畫法即將在2025年正式生效。但是光是在縣市國土計畫中&全國國土計畫中的規劃問題,及引爆了許多矛盾。想把我搜集的資料寫成blog跟大家分享,讓大家對台灣未來的土地利用有多一點的認識。
國土計畫簡介 #
參考資料:
國土計畫法,是考量現存的規劃,融入對未來的期待與想像。先有2015年的「國土法」、然後訂定2018年的「全國國土計畫」;現在進行中的「縣市國土計畫」的階段,最後才會劃設「國土功能分區」。屆時,每塊國土都將劃入四個分區——國土保育、海洋資源、城鄉發展、農業發展。分區劃設完畢,才能依據管制規則開始管制。
流程圖如下:
國土計畫法畫出農地總量81萬公頃 落實功能分區農地不能隨意變建地 #
參考資料:
在中南部,我們隨處都可以見到拔地而起的鐵皮工廠,有許多皆是在農地上。除了工廠建築本身不安全,若不是失火容易有較大損失之外,工廠本身的廢棄物該如何排放、處理也無法納管,旁邊卻是緊緊相鄰終入你我之口的農作。經濟的發展總是會領先於法規的修訂與執行,然而中間的平衡卻在迷迷茫茫中摸索了20年。
過去,農地變更為建地的門檻較低。於是促成了台中、桃園等等土地重劃的風潮。透過地目的變更,重新規劃都市的發展。讓市長有政績、讓開發商有利潤、讓市民有更好的市容與生活、讓移入人口有不同生活模式的選擇。然而在此同時,也造成了大量的農地流失。
在2025年國土功能分區過後,將會取代現有的區域計畫法。特定農業區及一般農業區將重整,全部更名為「農業發展地區」,且只能從事農業的產製儲銷及建立農村聚落。不會出現加油站、工廠,讓土地的使用更加專一。
好心做壞事?來自農民的抗議 #
然而在雖然這樣的規劃立意良善,然而更加限縮的土地使用規定,必然使得現行的農作範圍被影響。有農民發現自己的農地被劃入水源保護區(參考資料:https://reurl.cc/qZQyzD),有人種茶的山坡地變成國家保護區(參考資料:https://reurl.cc/EXEkKn)。在私人土地上不只繼續耕種的權利被剝奪,缺乏經濟價值的土地價格也會一落千丈。
新北市長侯友宜已經宣佈「為避免農民既有權益受損,將暫緩配合內政部後續審議程序,籲請營建署先公布「土地管制規則」,明訂國保一管制作為後,再繼續行政程序。南投縣府也隨即宣布跟進暫緩」。讓國土計畫卡在「縣市國土計畫」階段,動彈不得。
## 中央限制、地方背鍋,下一步該何去何從 參考資料:
一、國家公佈了國土的規劃,卻未解釋劃定的標準。我們在打程式的時候都會有版本備注,並列出與前版本相異的所在。然而國土計畫法卻沒有這個過程,規劃完就結束了,尚未考慮到過去與現在規劃的衝突。
二、規劃後,該地區的土地限制有哪些?最直接關係到土地利用者的生計問題卻沒有被解釋。我能否繼續在這裡重地、生產,以及我後續地價會不會因為你法規的改動而下跌。都是我們小老百姓關心的議題。
我們提出問題,希望有關單位能夠聽到基層的聲音。為了台灣美好的未來,推動國土規劃在不傷害合規土地利用者的前提下,繼續走下去。
如果喜歡相關的內容,麻煩幫我追蹤Dcard、youtube。或者按下右下角的按鈕幫我買杯咖啡喔。